观念、高效、合作
——参加宁夏地理学会年会及2011年地理高考研讨会有感
赵敏丽
2011年3月11日,在石嘴山三中召开了两年一度的宁夏地理学会年会,同时也进行了全区高考研讨会。我应教研室之邀做了现场观摩课,得到了同行们的好评。参加这次研讨会有点感触与大家分享,也有一些疑惑希望能与大家讨论:
1. 观念的转变是很重要的,新的观念需要不断地强化
新课程虽然已经实施了8年,我们的教学中传统观念与新课程理念也在不断地博弈,虽然我们的观念有了很大的转变,但新的观念还是需要不断地强化,例如这次的高考研讨会就给了我很大的触动。咱们学校的潘雄武老师,六盘山中学的党喜奎老师在试题交流中对高考题深入地分析、类比,还有柴兴国老师对试题的总结让我们更深切地感受到了新课程的逐步推进,高考已经完全由知识考核转变到能力的考核了。
2. 观念落实在行动上是关键
在新旧交替的过程中,传统的教学形式常常习惯性地出现在我们的课堂上。我们都明白高考主要考查的是能力,能力是要给学生创设情境、预留空间,调动学生积极性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的。但在课堂上,如果让学生自主探究,时间是很难掌控的,可能导致教学内容不能按时完成。例如,这次观摩课上,我预设的练习就没有做完。因为课堂练习中的一道高考真题耽误了时间:这道题的图文信息是学生很熟悉的“罗布泊干涸成因”,学生们虽然出现了两种相反观点,却都是答非所问,因为大家一看见熟悉的题材,根本不审题,顺势下了结论。这都是“定势思维”惹的祸。我又提示学生读了两遍题干,终于有一部分同学悟出了题目问的是什么,这才把大家引领到了题目的设问上来,同学们七嘴八舌,溱完整了答案,我刚点评完答案,下课铃响了。我本想让学生反思一下,为什么第一次会答非所问?再回顾一下后来又是如何回到题目的设问上来的,再总结以后如何避免走弯路。另外还精选了一道例题也因为时间关系没有讲成。课没上完整虽然很遗憾,但这个亲自体验的思维过程比我们千叮咛万嘱咐更能让学生明白审题的重要性。
要把每节课上成观摩课,效果会如何呢?又能否实现呢?
3. 教无定法,高效是本
新课程有考核标准,但没有教学模式。各地,各校,各班的学生都不同,每个老师的个性也不同,就有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风格。只要能够让课堂40分钟起到充分培养学生能力的就是好的教学方法。例如毛忠义老师利用新闻创编试题的办法,我很欣赏,首先,这会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老师创设的情境中去,提起了学生的兴趣,才会有主动地去学习、探究。同时也很钦佩,创编试题得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搜集、筛选新闻,也得有很深的驾驭能力,这不是每个老师都能做到的;毛老师的辛勤劳动成果如果能够和大家有偿分享,岂不是双赢?
4.依靠团队的力量成长
刚接到通知时,我想得很简单:以前有节备好的公开课,拿出来一讲就ok了。
好在教研室蔡老师说先试讲一下,上周二借张雯老师的班试讲了一下。当我把题目展现给学生后,看到学生没有反应,就十分着急地给学生分析解答,结果一节课上得满满当当,但死气沉沉。经大家评议:这节课上得不符合新课程理念,也不适合高三二轮复习。蔡老师说:“你这堂课可是要引领全区老师二轮复习的方法和理念的”。
我重新定位了这节课,集中了各位老师的意见和建议,例如,蔡老师建议题量减掉一半留出足够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究,;张雯老师提醒非地带性也要提到;潘老师提出用“消融量与积雪量”解释“雪线”等;经过一遍遍修改,于周四又借白筱宁老师的班试讲,宋老师专门调了课来听课,许霞老师主动来听课,他们中肯地给我提出把简单的题放在前面,难题放到后面讲解;周五,马建华老师亲自驾车一起前往,一路上,还帮我调整情绪,放松心情;甚至在上课前一小时李红侠老师还牺牲了午休时间,听我讲完这节课的思路后,提示我在学生讨论分析的时候要给予指导;潘雄武老师在会场给我提供的激光笔把我从电脑桌前“解放”了出来,使我能不必受操作幻灯片的限制自由地走入学生中间;还有余德忠老师屡次帮我调试设备……..没有这些可爱的“战友们”,怎能有这堂顺畅的观摩课?我衷心地谢谢我亲爱的朋友们,谢谢你们的支持和鼓励!